师德师风举报平台:电话:0311-66617261 邮箱:916559590@qq.com
 
2020年9月第一党支部“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支部活动
发布时间:2020-09-18
1.第一党支部支委会
主持人:赵志强
参会人:巩志娟、刘刚
时间:2020年9月17日
地点:2140
议定事项: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习近平在党的十九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2017年10月25日)》
 
2.第一党支部党员大会
主持人:赵志强
参会人:巩志娟、刘刚、卢玉平、张子麟、李庆国、樊晓敏、张国飞、刘帅、张新霞、李丽华、李娟、冯译冉
时间:2020年9月17日
请朱凤荣老师讲解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推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深刻总结我们党执政70多年和改革开放40多年党的建设的经验,在多个维度上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比如,关于坚持党的领导最根本的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的重要经验,是一个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建党原则。这一经验和原则本质上是共产党执政规律的反映。这一规律告诉我们:党中央是大脑和中枢,党中央必须有定于一尊、一锤定音的权威。正是在党的坚强领导下,我们探索出一条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成功道路,构建起一套行之有效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
这部著作贯穿弘扬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革命精神,创造性回答了在新时代“什么是自我革命、怎样进行自我革命”的重大课题,全面深入阐述了持续推进和不断深化党的自我革命的重大意义、指导原则、时代内涵、基本方略、主要问题、重要途径和科学方法,进一步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是广大党员、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不懈把党的自我革命推向深入的根本遵循。
牢记初心使命,推进自我革命,两者是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辅相成的。崇高理想、光荣使命是推进党的自我革命的前进方向和不懈动力;勇于和善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不断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也是共产党员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内在力量和自觉行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要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支持,书写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始终牢记初心和使命”。面对新的世情国情党情,面对前所未有的考验和挑战,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具有强烈的自我革命精神。
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要进一步解决“学懂”的问题,也要进一步解决“弄通”的问题,既全面掌握其中的重要观点,也系统把握其中的科学方法,更深刻领会其中的精神品质,领略理论的魅力和真理的力量。
方法是到达彼岸的“舟”和“桥”。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中有大量关于方法的内容,在习近平总书记带领人民进行“四个伟大”的实践中也包含着丰富的方法。这些方法,有较为具体的工作方法,也有更具普遍性的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
按照工作流程涉及的主要环节划分,工作方法包括坚持问题导向、坚持走群众路线、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狠抓落实等内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为解决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更是基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提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在动态中把握问题。比如,在“四风”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后,把关注重点聚焦到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及其新的表现形式,要求各级党委“既解决老问题,也察觉新问题;既解决显性问题,也解决隐性问题;既解决表层次问题,也解决深层次问题”。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必须坚持群众路线。习近平总书记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鲜明表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立场,也揭示了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造福人民的基本途径。
3.党小组活动
第一党小组讨论认为,克服本领恐慌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今世界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大变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内外、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工作对象和工作条件的深刻变化,知识更新周期的大大缩短,对我们的本领提出了许多新要求。所以,党的十九大特别强调,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并就全面增强执政本领提出了具体要求。这是有很强针对性的。大家要有知识不足、本领不足、能力不足的紧迫感,自觉加强学习、加强实践,永不自满,永不懈怠。我们要适应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进展,努力增强各方面本领,包括学习本领、政治领导本领、改革创新本领、科学发展本领、依法执政本领、群众工作本领、狠抓落实本领、驾驭风险本领,都必须着力强化。每一位同志都要勤于学习、善于学习,始终保持虚怀若谷、如饥似渴的学习状态,努力打造又博又专、推陈出新的素养结构。既要向书本学又要向实践学,既要向领导和同事学又要向专家、基层和群众学,既要向传统学又要向现代学,努力成为兼收并蓄、融会贯通的通达之才。
第二党小组讨论认为首先要坚定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事业和人生的灯塔,决定我们的方向和立场,也决定我们的言论和行动。这些年,我们查处了那么多领导干部,他们违纪违法,最后堕入犯罪的深渊,从根本上来说是理想信念的防线崩溃了。领导干部一旦丧失了理想信念,就会把握不住自己,就会迷失方向,不仅会越过做党员的底线,而且会越过做人的底线。每一位同志都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人生的头等大事,自觉为全党作出示范和表率。要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深入观察世界发展大势,深刻体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善于从外国和外国政党的兴衰成败中,从我们国家和我们党的历史中,从这些年党内正反两方面的典型中,汲取经验教训,自觉挺起共产党人的精神脊梁,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理想信念和高尚人格的强大力量。理想信念不是拿来说、拿来唱的,更不是用来装点门面的,只有见诸行动才有说服力。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保持对理想信念的激情和执着,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懈奋斗。
4.党课
支部书记讲党课《如何正确的学习抗战历史——观看电影八佰的感想》
国产战争电影《八佰》终于在8月21日上映了。这个“终于”真的是一点儿也不夸张,从去年到今年,这部电影的命运生动地诠释了啥叫“生不逢时”:为了拍这部电影,主要出品方华谊兄弟电影公司可以说是投入了巨大的成本和资源、电影的制作成本高达5.5亿人民币,作为去年上海电影节的开幕电影,原本应该是在华丽的红毯、噼里啪啦的闪光灯以及文艺青年们的欢呼中闪亮登场,当时各大媒体给出的预测票房也是至少30亿往上。然而~然而~就在上海电影节开幕的前一天晚上,片方突然一句“技术原因”让这部电影瞬间凉了。
“撤档”这种操作近年来在电影市场频频出现,往往是片方一句“技术原因”,然后告诉粉丝们“我们正在多方努力,争取早日重新上线让大家能看到”,审查部门也从来不发一言,往往最后演变为阴谋论满天飞,然后重新上映时粉丝们含泪安利“能够看到已属不易,大家珍惜机会一定买票支持”再顺便聊一聊“上映版到底比原版删减掉了哪些内容?”谈一谈“删节内容如何如何破坏影片的完整性”
《八佰》被火线撤档的原因至今不得而知,没有消息源我也不好妄加猜测是那个环节出了问题,在那之后虽然时不时有重新定档的消息传出,但是三月之后又三月,一直拖到了疫情笼罩下的2020年,在影院倒闭,复工艰难,上座率被严格限制的背景下,曾经被业界寄予厚望的《八佰》再一次在业界殷殷期盼的眼神中上了战场。
就像淞沪战场上的国军,不论胜败,只要抵抗就比投降好;《八佰》上映,不论票房,只要上映就是电影复工的好兆头。新之我也赶在第一时间买票去看了电影的点映,个人感受《八佰》确实如业界所期待的那样,作为一部工业化完成度非常高的战争电影,在技术层面达到了同类型的国产商业片的新高峰。从电影的第一组镜头开始电影团队对于整个战场无数细节的还原,对于高烈度的战争场面的刻画、通过摄影的光影对比表现电影主旨,精致的美术设计和气氛烘托,尤其是电影中一直出现的大场面调度都彰显了电影极高的工业化水平,为了支持管虎理想中的高标准,华谊公司全实景打造了电影中出现的苏州河两岸的场景包括1:1还原的四行仓库。电影中涉及到的各个部门也以各自非常精良的产出在支撑着电影最后的成品效果,这是中国电影工业化道路上的一次重要尝试,无论是对于资深导演管虎、资深摄影师曹郁,以及电影各个部门的负责人都是前所未有的经历,这些经历也将成为后来者习以为常的经验。
在高质量的电影技术支持下,发生在1937年10月26日到11月1日这5天的故事徐徐展现在观众面前: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入侵之后,妄图迅速灭亡中国,而蒋介石领导的国民政府希望以绝对优势的兵力消灭当时在上海驻扎的日军,你问我为啥那时候上海有日军驻扎?那是因为从5年前,1932年淞沪会战之后,在当时所谓的国际社会“公正”调停下,上海就被宣布为“非军事区”,中国不允许在上海及其周边驻军,而日本却可以在日租界甚至日租界外驻扎军队。而这一次,蒋介石依然希望可以用自己装备着从希特勒那儿买来的德国货的中央军制造一个局部胜利,借此获得国际社会的关注,震慑日本的同时让“国联”出面调停,日本体面撤军,再换他几年和平。
然而,天不遂人愿,最后战局变成了我方80万对敌方20万,我方伤亡30万,敌方伤亡4万,最终上海沦陷,南京门户洞开。而八百壮士坚守四行仓库就发生在这场战役的末尾,蒋介石看败局已定决定撤军,保住自己仅剩的精锐本钱,留下八十八师独自牺牲,正好九国公约签字国快要开会了,希望这些中国军人被日军杀戮的悲惨能够获得列强,俗称“国际社会”的同情,出面干预让日本收敛。而八十八师的师长孙元良心想,反正是牺牲给别人看,死道友不死贫道,不如我就留下一个团来牺牲,最后临走时一想,算了,反正是牺牲给别人看,死多死少都是送死,还是留一个营吧,于是下令这个营固守四行仓库:因为这个仓库易守难攻还临近租界,既能够坚持一阵子还非常方便外国人看见,于是孙元良便留下五二四团团副谢晋元作为最高长官,自己逃之夭夭,继续自己“除了死神谁都跑不过我”的辉煌职业生涯。
以上便是《八佰》的故事背景,电影的开头用字幕做了简要的交代,而电影的主要内容就是接下来的5天在苏州河的两岸——歌舞升平的租界与断壁残垣的战场,天堂和地狱,中国的兵和中国的民的故事。纵观全片,电影的情节不是在讲战争,讲军队,因为即使是四行仓库的守军,除了谢晋元以下的几个中央军职业军人,电影着重刻画的是几个被阴差阳错冲进四行仓库的操着各种方言的所谓“逃兵”和“杂牌军”,他们迷茫,不知为何而战,他们怯弱,开头只想着做逃兵回家娶媳妇,他们甚至不具备军人的专业素养,连杀死敌军都要在长官的逼迫下才能做到,其实,他们只是一群被当做军人牺牲的普通百姓而已。电影通过这样一群人以及苏州河对岸处于安全区的人在5天内的转变,表现的是当时的中国老百姓如何从绝望到觉醒,用意志和牺牲捍卫中国“一寸山河一寸血”的尊严。
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解读,下面我要讨论这部电影除了档期之外的第二个“生不逢时”,就是在当下这个时代,对于这部电影如何解读所产生一种强烈的割裂。根据导演自己的说法,《八佰》这部电影的创意源于13年前,我们回忆一下新世纪的第一个10年,也就是这个电影在导演的脑海里“立项”的时候,中国的网络上充斥着一种“国军悲情论”,就是大家渲染“国民党才是抗日主力”,呼吁影视作品要多歌颂国民党的抗日功绩,甚至只要是主旋律抗战片都会有人抱怨“又是无聊的宣传,国军才是抗日主力,为什么没人拍国军”。
顺着这样的逻辑往下走,很可能《八佰》的出现会引发广大网友的欢呼:“业界良心啊,如果没有这部电影,恐怕国军将士的抗日战绩和英雄故事就因为政治原因埋没了啊!”但是其实我记忆中知道八百壮士是从中学的历史课本上呀,为了防止我的记忆发生偏差,我还特意找到了新老两版的人教版高中历史教材,其中都记载了四百壮士保卫四行仓库的英雄事迹,而且位于上海的四行仓库旧址是第一批教育部认定的中小学生实践教育基地,被收入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然而到了电影真正问世的十年之后,情况和十年前一边倒的“呼唤国军”大不相同了:一方面,仍然有相当一部分人把这部电影的主旨和意义解读为“反映国军抗日功绩”甚至是“挑战传统政治话语”“告诉你历史真相”这样的描述当中;而相当多的另外一部分人,他们认为,如果电影是想讲这个,那对不起,我不想看,不仅不想看而且很愤怒。
其实,早在1975年,当时国民党治下的台湾地区就曾经拍过一部同样题材的抗日电影,叫《八百壮士》,云集了当时台湾一线的帅哥美女,其中就包括后来成为《霸王别姬》制片人,汤臣集团女当家的影后徐枫,正当青春妙龄的林青霞、张艾嘉,以及孙元良的儿子秦汉,这部电影在当时可谓是国民党政权倾力打造的主旋律鸿篇巨制,在台湾、香港以及东南亚都产生了很大影响力。
这次的电影《八佰》让很多人想起了这部台湾国民党时期的“前作”,很多情节似乎来自相同的桥段,比如说苏州河南岸的居民以类似自杀接力冲锋的形式跑过连接两岸的桥梁往四行仓库送东西,比如说国军将士顶着日军飞机的轰炸在屋顶举行升旗仪式,用生命守护青天白日满地红国旗不倒,再比如女童子军把国旗贴身绑在身上泅渡苏州河最终来到四行仓库……
事实上根据亲历记者的回忆以及学者的考证,连接租界的桥梁并未被封锁,女童子军杨慧敏是应88师之请坐着汽车过去的,当然很多其他情节比如说四行仓库守军击毙两百余人,伤者无数,并炸毁两辆战车,比如说屋顶的守军用机枪打中了日军的飞机,比如说江湖弟子一个个立生死状前仆后继冒死过桥为守军接电话线等等大多是来自艺术加工而非真实的历史。而这种非历史的艺术加工掺杂着抗战初期国共两党文艺工作者希望尽可能地唤醒国人不要绝望、坚持抵抗而在影视作品中添加的演绎情节,以及不同的当事人在不同的环境和政治背景下对不同的媒体所作的回忆和陈述。
虽然作为战争电影,为了戏剧张力而进行艺术加工是完全合理的,但如果一开始你以“带你发现历史的真实”作为卖点,那么后面就很有可能因为“你的故事不符合历史真实”而遭到反噬,由此引发的种种口水战以及网友们情绪化的表达难免也会让电影的宣发感叹生不逢时、物是人非,这届的观众不好带。
最后一个本片的生不逢时在于,这是一部情节过于悲剧的电影。虽然悲剧的震撼力是艺术家的最爱,但是对于商业电影所面向的大部分花钱买票的群众来说,他们所能接受的悲剧还是有一个阈值的,在《八佰》中我们看到的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中国青年被昏庸无能的统治者抛弃,当他们觉悟要用鲜血捍卫尊严,用生命来激励自己的同胞时,却又被上峰要求立刻撤退,而撤退中又遭到了近乎屠杀的杀戮,而这一切都是一场被自己的上级精心设计、被帝国主义列强兴致勃勃围观的“表演”,这种绝望还要更甚于死亡的恐怖。
而电影的结尾,在幸存的士兵进入租界后,故事戛然而止,战斗失败了,国土沦陷了,但是中国不会亡,但是后面怎样了,电影没有讲,只是在结尾给出了一个四行仓库的旧址和如今繁华的浦东同框的镜头——在2020这个特殊的年份,恐怕观众对这样一个从头悲剧到位的故事的接受度还要更低一些。
其实,看完全片,最大的感受不是它生不逢时,反倒是它恰逢其时,尤其是结合2020年当下的时局。如果电影上映于一两年前,恐怕还不会有这样强烈的共鸣和感触。
《八佰》的故事如果凝聚成一句话,那就是:面对一个嚣张跋扈、无视公理、一心对你赶尽杀绝的列强的步步紧逼,作为中国人,我们应当怎样?
电影开头最震撼的画面莫过于冷色调肃杀的闸北和一河之隔暖调的、摩登的、灯红酒绿歌舞升平的租界形成的强烈对比。这边是壮士决死,以身许国,那边是隔江犹唱后庭花。租界的中国人依然事不关己忙于自己家长里短的小日子,满足于“这里是英法的地盘,日本人不会来,我们很安全”,甚至嫌弃那些抵抗的士兵,怕他们渡过河激怒了日本人连累了自己。这让我想到了两年前,我在网上看到很多帖子,兴致勃勃地说什么“贸易战?和我有什么关系?美国制裁中国是不是房价能降,只要房价能降,我就支持特朗普!”
电影的开头,进入仓库的各路士兵非常迷茫,对方是20万武装到牙齿的日军,而自己只有四百人,这是一场必败的战斗,既然必败,为何要战?除了失去生命我们还能得到什么?为什么不逃到租界,至少能得一条命,为什么不逃回老家,老家的媳妇儿还在等着我。这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一个个中国公司和某强大国家之间的非对称交锋,有人说,一个公司如何对抗一个超级大国?既然没有胜算为什么不在顺从的基础上争取最好的结果呢?
电影中,国民政府的统治者把未来的希望寄托于列强的仁慈,觉得只要向他们充分展示出自己的无辜,只要我们抱有最大的善意遵守国际规则,率先做出让步,他们一定会为我们主持公道,让一切恢复原状。相比于独自抵抗,被国际社会接纳是更加重要的事。这就又好像近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情,靠无条件融入国际规则,完全开放自己的一切用善意取得列强的谅解真的可以换来一个公正的美好结局吗?
以上这一切,历史已经给了我们答案:“隔岸观火”的租界居民很快发现,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每一个中国人的命运面对列强的压迫都是唇齿相依的;坚守的士兵很快发现,他们的抵抗所赢得的是斗争的意志,而这种意志将会如星星之火激励对岸的同胞觉醒,而同胞的觉醒又将凝聚成最终胜利的伟力;而列强呢?那些坐着飞艇、喝着咖啡观察战局的西方记者、观察员最终并没有为中国主持公道,而是选择了对咄咄逼人的日本一路绥靖,而对弱小的中国极尽压榨和凌辱。而日本呢,当时直接退群了,表示我打我的,不要你们管。
电影中没有拍的内容,也是当年最让我痛心的,是当这些勇士们遵守命令退到租界,迎接他们的不是家乡、自由和新的战场,而是立刻被英军缴械,被圈禁在四周拉着电网、环境恶劣形同战俘营的“孤军营”,被外国雇佣兵看守,没有人身自由,长官谢晋元被暗杀,而日军占领租界后这些英雄又被日军俘虏,送去东南亚等地做苦役,除了少部分人逃出参加了新四军,大部分人都被折磨致死,没能看见抗战的胜利。
八十年的历史沧海桑田,世界变了很多,但有的东西却顽固得像是一成不变。知来处才能明道前路,我想这是《八佰》这部电影最大的恰逢其时,也是我认为最应该去电影院感受的内容。当年的400个勇士,以及千千万万个为了民族解放而献出生命的年轻人,他们明知看不到梦想的实现却依然为了梦想中的明天奋不顾身,今天,2020年的我们,虽然也会历经困苦,也会偶尔迷茫,也会小却丧,但和他们相比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了他们的梦想,又有什么理由不抖擞精神,吸取前人的教训,为国家和自己的未来做出我们自己的选择呢?
5. 主题党日活动:光盘行动迎国庆
要求支部党员在所在社区积极开展《光盘行动迎国庆》活动
背景:当前重提节约粮食之风、杜绝舌尖上的浪费并开展专项整治有了完全不同的意义,这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短期倡议,而是一种长远战略的安排,是备战中美博弈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问题才是中国最大的死穴。无论是颜色革命还是美国极限军事施压,这些在国外屡试不爽的颠覆政权手段,在中国几乎是行不通的,一来是因为核武器威慑和党对枪的绝对领导使军事干预成本过大,二来是因为中国是传统的农耕文明,中国有7亿农民,只要农民能吃饱穿暖,社会便不存在动荡的基本盘。脱贫攻坚战正如火如荼,无数党员干部带头奋战在每一村每一镇,这也就是为什么让NBA球星大卫韦斯特如此感慨中国伟大的原因。
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的话非常直接:谁控制了石油,谁就控制了所有国家;谁控制了粮食,谁就控制了人类;谁掌握了货币发行权,谁就掌握了世界。石油没有了我们还能撑一段时间,美元对我们很重要但离国计民生还不是那么近,但只有粮食有千分之一的缺口,那粮食价格便会成倍增长,就会人心惶惶社会动荡。
石油(军事)粮食和美元就是美国维持世界霸权打击竞争对手的三大法宝。作为应对,中国的金融不是完全开放的,石油和俄罗斯形成了战略保障,只要粮食不出问题,美国便很难真正达成分裂中国、削弱中国,让中国内乱的目的。为此美国是下了功夫的,当今掌握全球粮食运销的是4家跨国公司;ADM、邦吉、嘉吉、路易达孚,业内称之为四大粮商,它们控制着全世界80%的粮食交易量,而其中前面三家都是美国公司。在大家不知不觉中这几家公司在中国都有布局,美国ADM公司和新加坡WILMAR集团共同投资组建的益海(中国)集团。益海集团是中国最大的粮油加工企业,油籽年压榨量早已突破1000万吨,也是国内最大的油脂油料加工企业。这家企业在我国东三省和内蒙古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粮油业务体系,而东三省和内蒙古是我国粮食主产区之一。所以你所熟悉的金龙鱼、胡姬花等产品,实际上并不是中国品牌,同时益海集团参股了鲁花等多家国内著名粮油加工企业。此外,嘉吉在中国建有27个独资和合资公司,其总部位于上海,在中国大部分省市建有饲料厂、榨油厂、高糖果厂等各类加工厂,并已在布局中国的化肥市场。进入中国市场较晚的邦吉,在四大粮商中则是以注重从农场到终端的产业链完整性而著名。
美国通过这种润物无声的方式储备着粮食战争的弹药,日常赚钱,一旦需要配合政治目的时,三大粮食公司便会充当打手,历史上美国就曾通过粮食战争颠覆过海地和智利政权,在冷战时期还曾对苏联实施粮食禁运。大豆就是第一个被美国打败的农产品,你看看身边还有人种大豆吗?美国通过工业化种植并压低成本,使中国农民失去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从而占领了中国大豆绝对市场份额。
这是中国捆绑美国经济的必要方式,但却是一柄双刃剑。好在中国很坚决地控制了主粮的市场份额,所以才有现在我们“绝对不再饿死一个中国人”的底气。
事实上美国不是没试过粮食战争试图搞垮中国。
2008年国际、国内炒家曾企图炒高中国粮价,以囤积居奇、牟取暴利。但这些投机资本忽略了以中储粮为首的粮仓里的国家战略储备,在粮食大战打响后中国开始抛储,从十天半个月一抛,到一周一抛,炒家就拼命吃进,但无论怎么吃也吃不完。随即中国又放出风声,说中国的贮备粮有1亿吨,够全国人民用一年的,在这之前没人知道中国的粮食储备到底有多少。于是多方崩溃,粮价最终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下跌至平稳,保证了国内的粮食安全稳定。这就是我们默默做事不言语的国家,我们知道自己的底线是什么,要坚持什么,可以放开什么,护住粮食这个最大的“阿克琉斯之踵”,才夯实了和平稳定的发展基石。
倡议大家:
争做爱粮节粮的倡导者
深刻认识到粮食安全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是我们国家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保障,深刻认识到“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珍惜每一粒米、每一份菜。
争做爱粮节粮的践行者
在日常生活中,无论是在单位、学校、家里吃饭还是到饭店就餐,做到按需点餐、按量取食、不剩菜、不剩饭成为一种自觉遵守的习惯,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美德,树立文明、健康、科学、节俭的新风尚。
争做爱粮节粮的宣传者
积极主动做节约粮食的倡导者、宣传者、实践者,宣传爱粮节粮的相关知识,宣传爱粮节粮的典范,增强爱粮节粮意识,影响带动周围的同学、亲人、朋友加入到爱粮节粮的行动中来。